Published on

「蠻子、漢人與羌族」–閱後筆記與心得

Authors

最近讀過「蠻子、漢人與羌族」一書。這本書雖然是一本田野調查之後的一小篇心得報告,但也不失其趣味;內容先從羌族的歷史概要講起,然後主要著重在羌族何以稱為「羌族」,以及在各種觀點下對於這個民族的定位。關於如何定義「羌」這個民族,作者花了很大的篇幅在討論這個問題,也可以說,這本書是為了這個問題所寫成的。

有趣的地方也在這裡。我們所謂的羌人,現在居住在四川和西藏交界的地方,可以說是漢族與藏族的分水嶺。古羌人也許曾經是個很大的民族,依照傳說而言,禹其實也是他們的族人,甚至是「華夏」的「夏」都可能指的是古羌族。之後的世世代代,不論是中原、西域或是華南西蜀,整個「中國」經過了許多的風風雨雨,羌族也因此而分散;有的羌人隱入成為漢人的一部份,有的羌人往西邊和藏族融合,最後留在四川西部的那群人就是我們現在所稱的「羌族」。

然而,我們曾在地理歷史學過的,地型上的崎曲常常造成民族與文化的隔閡。我們認為的那些羌族,他們自己不認為自己是羌族的;四川的崎曲不適人居,人們都是沿著「溝」蓋寨子而居的,例如我們熟知的「九寨溝」其實就是因為有九個寨的人居住在此地而得名。在他們當地人眼中,大致把住在這附近的人分為三種人。第一種人是「玀猼子」,是「蠻子」,這些人都是又髒、又臭、淫亂又沒有文化、身上常常帶著許多病菌或毒蠱、以搶奪財物為生的傢伙。第二種人是「漢人」,雖然文明,但是狡猾、貪心,充滿騙子、高官與惡德商人。最後一種人,是本地人,但是也算是「漢人」–這些人老實、純樸、容易被騙也容易吃虧,但是可愛且人畜無害。

更有趣的是,住在下游的人認為出了山的都是不老實的漢人,而較他們上游的人都是野人蠻子;住在中游的人覺得下游的人都是漢人,更上游的人都是蠻子;更上游一點的人認為下游的人都是漢人,更上游的才是蠻子……一直到最上游住在黑水的那群人,他們不覺得自己是蠻子,那些藏族才是真正的蠻子。至於你問誰是羌族?他們應該都會說:「這裡還是漢人;你說的那個民族應該在上游找找看」。

他們都認為自己是漢族比較老實的一支,也是禹真正的後裔。我們現稱的「羌語」,其實在當地叫「鄉談話」,而且每個溝的鄉談話都多少有點不同。在 80 年代以前,鄉野調查、民族認同感在這個地區並不流行,所以他們老一輩的人也不認為他們是什麼少數民族,但是知道他們的祖先–那些古羌人–曾經支配相當大的土地。的確,以現在的歷史資料顯示,現在比羌族大數十倍的藏族、彝族,以前可能都是羌人的一支。在有學者告訴這些羌人說:「你們是一個叫作『羌』的少數民族」之前,他們不覺得他們和漢人有異,甚至他們過去曾經參拜鎮壓羌族人有功的朝廷大將;值得一提的,這位大將本身也是羌族出身的。

看過這本書之後,我們也許也為羌族自身的矛盾感到好笑,但如同作者在本書最後提到的,「羌族猶如一面鏡子」。我們不也常在做類似的事呢?巴哈洽眾謿笑 2cha 島民的無知,2cha 島民又認為他們跟一般人云亦云的 PTT 鄉民不同,而 PTT 鄉民也每每一廂情願地認為那些上巴哈的傢伙都是低賤無知的宅男。事實上本來就只是比率問題(雖然例子舉得有點不好,這些族群本來就跟站方的管理態度有關),並不是所有的「異族」都是可以一以概論的。缺乏宏觀的思考態度,認為世事繞著自己旋轉,本身就是一種無知。

那麼,那些在分化族群的政客呢?誰去請他們花點時間看看這本書呢?